▲T1坦克的木制模型,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机枪枪管
正所谓步子迈的大了容易扯着蛋,美国的50吨级T1也颇有这种意味,在T1研制之前美军几乎没有任何的重型坦克研制经历,中型坦克方面的技术储备也是少之又少,大名鼎鼎的M4进入军队服役那也是2年后的事情了,所以T1重型坦克在研制之初就异常艰难,最为严重的就是坦克的机动性,在千挑万选以后美军终于拿出了一款合适的发动机,即怀特公司的G-200发动机,这种总重612千克的发动机在每分钟2300转时可以提供960匹的马力,不过随后新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没有一款合适的动力传输装置可以传递高达1000匹的马力。
▲T1坦克使用的G-200气冷发动机,与之同时参与竞争的还有通用的柴油发动机和埃里森公司的V-1710航空发动机,前者的柴油发动机最早被否决,后者的航空发动机要优先供给飞机
设计人员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传统的齿轮传动,不过这种没任何技术含量的传动方式并不适用于50吨级的重型坦克上面。起初最为可靠的是通用公司的油电混合传动变速箱,但是整套系统实在是太大了,5吨的重量让它不可能被塞到有限的车体空间内,最终无奈只能选择通用公司的液压变速箱,这款坦克的正式编号就是T1。到了后来通用公司将自家的油电混合传动变速箱压缩到了2吨,权衡利弊下美军还是选择了比较优秀的油电混合传动变速箱,这款新型号就被称之为T1E1。
▲T1坦克使用的通用公司液压传动变速箱
▲T1E2使用的T-16001型扭矩传动变速箱及其主动轮
▲安装有通用油电混合传动变速箱的T1E1,该车的炮塔是假的,仅仅是一个用来平衡重量的配重
就在此时美国各部准备不足的弊病再一次展现了出来,原定的通用公司油电混合传动变速箱因为技术原因迟迟不能交货,为了加快整个坦克的研制进度,美军只能再次寻找比较靠谱的传动系统,最终双碟离合器公司的T-16001型扭矩传动变速箱成为了替补,这款临时性产物就被称之为T1E2。不过在随后的公开演示中T1E2的表现堪称丢脸,与50吨的威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烂到极致的动力系统,在众多陆军高官的注视下,T1E2原型车机械故障频发,有时候甚至是挂不上去挡,最丢脸的是炮塔因为转动齿轮的不堪重负而损坏一度转动不了了,转向系统也因为转向制动器过热的问题而出现了故障。不过T1E2原型车表现如此槽糕实属情有可原,因为这次公开的测试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第二天,在明知毛病很多的情况下还想趁着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向军方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刺激军方采购,没想到最后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辆匆忙上阵的原型车,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各种大量的试验评估。
▲改进前后的T1E2坦克对比图,外观上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了后面那挺鸡肋的对空对地12.7毫米重机枪
经历了这次重大挫败后,设计师痛定思痛对T1E2展开了脱胎换骨的改进,首先开刀的就是传动系统和动力系统,针对动力系统容易过热导致机械故障的问题,设计师整合了散热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针对挂不上挡的问题设计师优化了挂挡机制,而且为其更换了新的转向制动器,并改善了废气的排出机制,排气管道经过冷却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此外针对车体各种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小毛病,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了改进。
▲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尾部对比图,可以看出改造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在车体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进,首先就是减少了机枪的数量,取消了车体两侧的航向机枪和后部的对空对地机枪,供手枪射击的射击孔也被移除。车体前部副驾驶员的两挺并列机枪也削减为了一挺,另一个缺口则由金属管堵住,和3英寸主炮并列的37毫米副炮被移除,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挺12.7毫米重机枪,准备给车长使用的指挥塔也被向上开启的圆形舱门所取代,并为其安装了一挺12.7毫米机枪用于防空。此外给炮手和车长安装了潜望镜。驾驶员前面极易受到攻击的舱门也被移除,后来打了折扣后仅仅是缩小了舱门的大小并加装了装甲,驾驶员潜望镜也由一个变成了两个。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该坦克有铸造和焊接两种版本,铸造版的称为T1E2,焊接版的称为T1E3。1942年4月官方正式下达了订单,T1E2、T1E3分别被命名为M6重型坦克和M6A1重型坦克。
▲T1E2和T1E3对比图,两者仅仅的区别是在制造工艺方面,其他的并没有较大的不同
最终结局
订单下达后通用公司的油电混合传动变速箱版本的T1E1才姗姗来迟,经过测试以后军方将其正式命名为M6A2重型坦克并追加了订单。就在这些还没制造的坦克都被安排了去处,就等着接收时,军队方面却对M6系列坦克产生了很强的抵触情绪,可能是因为那场糟糕的演示震撼到了他们,所以该坦克的订单从1084辆直接狂砍到了40辆,这40辆只能算作是给研究人员个面子,并没有开赴战场。
▲安装有90毫米T7型主炮的T1E1试验车,后来因为炮塔问题而被搁置
时间线来到了1943年,美军又计划将T1E1的3英寸主炮换成T7型90毫米火炮,可是这样一来T1E1的炮塔几乎被巨大的T7型坦克炮所填满,别说是炮弹的装填了,3名在炮塔内的乘员几乎施展不开,重新设计炮塔势必会影响到车体其他部位的设计,这样一来工作量就会变得非常大,得不偿失,所以这个方案就被取消了。可是到了1944年,在面对德军新型的豹式坦克时,美军又急需一款威力巨大的坦克,M26重型坦克短时间内也无法服役,于是美军开始拼凑临时代替M26的重型坦克。这时候T1项目又迎来了转机,设计师在已经制造的M6A2上面加装了正侧面的倾斜装甲,主炮则选用了105毫米口径的T5E1火炮,为此设计师专门为其设计了一个直径达2.3米的炮塔底座,以及一个能够容纳T5E1坦克炮的巨大炮塔。并将其命名为M6A2E1型重型坦克,可是前面也说过这是一个临时性产物,这一套操作下来车体总重一下子上升到了77吨,而车体部分尤其是动力系统几乎就没有任何改进,此前50吨的车体就已经让动力系统不堪重负了,更别说77吨重的车体了,所以被否决也是意料之内的事。
▲M6A2E1重型坦克,机动性极差,甚至不能翻越40度的小坡,最后被艾森豪威尔亲自否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